當前位置:首頁>軟件教程>maya教程>教程內容

mel語初解之二-多邊型建模(2)

來源: 作者:七月冰兒 學習:4168人次
這是一些必須記住的單詞,相信所有學過Maya的人都不會感到陌生。

單詞 縮寫 解釋
polygon poly 多邊形
vertex v;ver;vert;vtx 多邊形頂點
edge e;ed 多邊形邊線
face f 多邊形面
split 切割
index idx 索引
    要編寫一個比較復雜的程序,我們首先考慮的是應該怎樣把這個程序做最大程度的簡化,要把一個龐大的東西拆成一小塊
一小塊的分別去處理。今天我們需要完成第一小塊,就是當你選擇一條邊時,程序可以在這條邊的兩側各切一刀,如圖。

要做到這一點,需要分成四步。

第一步,我們需要做一點準備工作,要了解一下切割命令polySplit和邊的構造順序。

為了更直觀的說明程序的原理,我盡量多放一些插圖。

選擇菜單Polygons->Create Polygon Tool,從左上角開始,畫一個正方形。這時看看mel歷史窗,可以看到polyCreateFacet命令,這個命令目前還用不到,先不去管他。

依次選擇正方形的四個頂點,看看每個頂點的名稱和索引號。

可以發(fā)現(xiàn)索引號是按照創(chuàng)建時的順序指定的。分別為0,1,2,3。

再看看每條邊的索引號,也是按照創(chuàng)建時的順序指定的。一條邊有兩個點,分別為起點和終點,這兩個點決定了邊的構造順序。

使用Edit Polygons->Split Polygon Tool在正方形上切一刀。

我們看一下polySplit的用法,-ep后面有兩個參數(shù),第一個參數(shù)(3)是邊的索引號,第二個參數(shù)(0.263489)是百分比,如果邊的長度為1,切割點在邊的0.263489處。

切割點位置的受到邊的構造順序的影響,以polySurface1.e[3]這條邊為例,從邊的起點開始,沿著邊的終點方向量出整條邊的約26%的長度,這個位置就是切割點的位置。

使用polySplit的一大難點就是判斷邊的構造順序,也就是分清邊的起點和終點。為了做到這一點,我們需要用到一個mel命令 - polyInfo。

選擇一條邊線(e[3]),在命令行執(zhí)行"polyInfo -ev;",可以看到輸出結果"// Result: EDGE 3: 3 0 Hard",其中"EDGE 3:"代表邊線(e[3]),3和0分別代表組成這條邊的兩個點(vtx[3]和vtx[0])的索引號。注意,這兩個點的順序不是按大小排列的,而是按照邊線的構造順序。

我們把polyInfo按照自己的需要封裝起來。主要是用字符處理的方法實現(xiàn)的,注意這里用到了一個前面講過的工具函數(shù)getBaseName()。你會發(fā)現(xiàn)這個函數(shù)的用途與getVerts()很像,但getVerts()無法得知邊線的構造順序。

// 根據(jù)一條邊,得到這條邊的按構造順序排列的兩個端點。
proc string[] edge2Vertex(string $edge)
{
string $verts[], $buffer[];
string $edgeInfo[] = `polyInfo -ev $edge`;
int $nbVertex = tokenize($edgeInfo[0], $buffer);

string $polyName = getBaseName($edge);
$verts[0] = $polyName + ".vtx[" + $buffer[2] + "]";
$verts[1] = $polyName + ".vtx[" + $buffer[3] + "]";
return $verts;
}
第二步,我們要找到需要切割的兩條邊。
我們可以根據(jù)選擇的一條邊,和要切割的那個面來判斷。
    選擇一條邊。Mel歷史窗中的代碼:  select -r polySurface1.e[6] ;

Edit Polygons->Selection->Convert Selection to Vertices,轉換成頂點。
[注] 這一步mel歷史窗中可能看不到變化,按z鍵undo一下就看到了。

Mel歷史窗中的代碼: ConvertSelectionToVertices;

再選擇Edit Polygons->Selection->Convert Selection to Edges,轉換成邊。

Mel歷史窗中的代碼: ConvertSelectionToEdges;

去掉開始那條邊的選擇。

Mel歷史窗中的代碼: select -tgl polySurface1.e[6] ;

[注] select -d polySurface1.e[6] ;也可。

[注] select -d polySurface1.e[6] ;也可。

現(xiàn)在剩下四條邊,可以用getSelEdges()把它們存到一個數(shù)組中。
數(shù)組1:
{"polySurface1.e[1]",
"polySurface1.e[3]",
"polySurface1.e[4]",
"polySurface1.e[5]"}

選擇要切割的面。Mel歷史窗中的代碼: select -r polySurface1.f[1] ;

用getEdges()把屬于面的四條邊存到另一個數(shù)組中。
{polySurface1.e[0],
polySurface1.e[1],
polySurface1.e[4],
polySurface1.e[6]}

用intersectStringArray()可以找到兩個數(shù)組的共同部分,就是我們將要切割的兩條邊。
{polySurface1.e[1],
polySurface1.e[4]}

用getEdges()把屬于面的四條邊存到另一個數(shù)組中。
{polySurface1.e[0],
polySurface1.e[1],
polySurface1.e[4],
polySurface1.e[6]}

用intersectStringArray()可以找到兩個數(shù)組的共同部分,就是我們將要切割的兩條邊。
{polySurface1.e[1],
polySurface1.e[4]}

把前面Mel歷史窗中記錄下的代碼整理一下,就成了:

// 已知一個面,這個面的一條邊,求與(這個面的)這條邊相鄰的兩條邊
proc string[] adjacentEdgesInFace(string $face, string $edge)
{
// 獲取所有相鄰的邊線
select -r $edge;
ConvertSelectionToVertices();
ConvertSelectionToEdges();
select -d $edge;
string $edges_vert[] = getSelEdges();

// 獲取已知面的所有邊線
select -r $face;
string $edges_face[] = getEdges();

// 求兩個數(shù)組的共同部分
string $edges[] = intersectStringArray($edges_vert, $edges_face);
return $edges;
}

			
			
		

學習 · 提示

  • 一定要打開PS,跟著教程做一遍,做完的圖到這交作業(yè):提交作業(yè)
  • 建議練習時,大家自己找素材,盡量不要用教程提供的素材。
  • 教程有看不懂的地方,可以到論壇發(fā)帖提問:新手求助
  • 加官方微信,隨時隨地,想學就能學:ps_bbs,或掃右側二維碼!
  • 關注我們學更多,每天都有新教程:新浪微博 抖音視頻 微信小程序
- 發(fā)評論 | 交作業(yè) -
最新評論
暫無評論,交個作業(yè)支持一下吧~

關注大神微博加入>>

網(wǎng)友求助,請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