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筆畫,用PS實例講解中國風工筆畫人像后期修圖(7)
本篇教程通過PS給人像進行工筆畫的修圖,原圖知識一個灰色的背景,我們如果只修皮膚,就會顯的單調,所以在完成皮膚處理后,我們要對背景做一點改的,在此會加入中國畫的一些素材,使整個畫面更加和諧,這類風格比較復古,也比較有檔次,同學們根據(jù)教程來學習一下吧。
效果圖:
操作步驟:
這次教程的重點還是和之前一樣,有中性灰、統(tǒng)一膚色和調色的原理,不過還有一部分值得重新關注的內容,比如高低頻的處理、瑕疵處理的方法、色彩統(tǒng)調等等。
現(xiàn)在,我們進入正式的修圖操作。
初步分析與瑕疵液化的處理
觀察原圖,看哪些地方應該被修飾,哪些地方應該被保留。把不好看的地方去掉,剩下的就是好看的咯,哈哈。
大家可以直接看到這些缺點:
1 人物的頭型不是太好缺乏圓潤的感覺,導致頭發(fā)看起來不夠濃密;
2 兩個眼眉有輕微的不對稱;
3 眼睛沒有睜開,無神;
4 嘴巴松弛無力;
5 肩膀高低不一致,太骨感了;
6 肩帶影響圖片的整體效果;
7 人物身上常規(guī)斑點、痘、痣、碎發(fā)等。
基礎處理內容大致上就有這么多,大家發(fā)現(xiàn)影響整體美姿的,都可以自己單獨進行調整。
肩帶的移除涉及到的小方法,可以觀看視頻的內容,相信你們也很容易做到,基礎內容不多講,本課對于萌萌新還是有一定難度的,建議你們還是先把本教程收藏起來,其他不多說,我們直接進入第二部分。
神奇的高低頻
鑒于本圖原為正規(guī)的商業(yè)模特拍攝。無論是模特的皮膚還是妝容,都還比較ok的。
為了節(jié)約一大筆修圖時間。這里最先利用高低頻,做一次皮膚上的改造,最合適不過了。
高低頻(Frequency-Separation)的詳細介紹,請轉到我的訂閱號 大圣視覺PRO 去閱讀《強大的高低頻修圖手法》,本文中不再贅述。
另外訂閱號文章中除了的高低頻介紹,還可以下載它的動作,節(jié)約你修圖時間,何樂而不為乎。
簡單來講,low層為模糊過的顏色和光影圖層。high層為紋理層。這兩個圖層把一張圖像分別解析開來,便于我們操作時不對質感造成破壞。
BEFORE↑
AFTER↑
對比之前之后可以清楚的看到,模特眼窩不均勻的光影被修飾的統(tǒng)一均勻,人物原有的倦怠感全消。其他部分,還有鼻翼兩側,口輪匝肌附近,具體內容請看視頻操作,請記住我們潤飾的目的,就是讓模特整體形象得到更好層次的提升。
D&B那點事兒
高低頻可以節(jié)省較多時間,但是對于精修來說,并不代表可以省略D&B的處理過程。我們把這張圖當做大片來修,就不能省略其中的每一步,要善待每一張原圖,也是我們修圖的宗旨。我這里給的名字是“光影處理”,但是圖層中也沒有缺少對細節(jié)部位的重構。
總之,在中性灰圖層上做得細致的話,是可以畫出一個人形的。模特的國籍,我不太了解,也沒有問過,不過看起來反正不像亞洲的,感覺像是俄羅斯人,本段的操作,側重于光影的刻畫,既然把她當作歐洲人來看,那讓她五官看起來立體感更強,也是首要目的了。
好!就像化妝那樣,額頭正中、顴骨上緣、上眼皮、四高位、斜方肌、鎖骨丶肩膀附近等等位置是需要提亮的。
太陽穴附近、顴骨下緣、三低位、以及容易形成陰影的位置卻是加深的。這樣一深一淺光影關系就凸顯出來了,也就是所謂的人物體積感,每一筆都是按照實際光線的照射規(guī)律來完成的。
在刻畫的時候大家可以使用像我一樣的中性灰圖層,也可以使用雙曲線,它們的效果很相似,但并不完全相同。D&B只是一個方法,具體能夠做出通透、完美的肌膚還要靠手上的功夫和對結構美感的認知。
細節(jié)修飾
列位,不要以為都做完加深減淡的處理了,我們的任務就大功告成了,把瑕疵去除的干凈徹底,把皮膚修飾的柔和均勻只是基礎的內容。一張圖當修完皮膚之后九成以上是不值得認真推敲的,有許多小的局部本身還存在著非常大的問題,也有許多區(qū)塊與區(qū)塊之間的過渡關系出現(xiàn)不和諧的狀況。
比如說:非常常見的局部掉色,皮膚顏色不均勻,大區(qū)塊與大區(qū)塊之間過渡生硬不好看等等問題。拿我們本圖為例,大家看“細節(jié)處理”編組的圖層就可以大致明白我說的是什么意思。
下面我們每個圖層都分析下:
“降低皮膚紅色飽和度”
截圖之后才發(fā)現(xiàn)命名有點問題,在這已經(jīng)改正。
這個步驟中,只對圖像中“紅色”進行了微弱的降飽和度和明度的處理,操作很柔和。
畢竟模特本身的“紅”并不太多,稍作微調就可以了。
“增加對比度”
這一步驟不可以缺少,觀察之前之后的效果,在我們增加對比度之前模特主體顏色晦暗,膚質不通透,還少了一些高級的感覺,也就是常說的過于平淡。
這個問題也是大家調片子時常常遇到的問題:總覺得圖片上像蒙了一層灰。
解決這個問題,當然有多種途徑可供選擇,比如“亮度/對比度”、圖像混合模式、ACR濾鏡等等,指導思想都是增加適當?shù)膶Ρ榷,大家看我截圖的屬性面板中對曲線RGB做了極小的S形曲線,同時對R/B兩個通道曲線也做了幾乎可以忽視的更改。
經(jīng)過一步的調整,模特與之前相比有了明顯的凸顯感,離觀察者更近。另外,模特自身的結構層次更鮮明,皮膚較之前也通透不少,所以說這步的操作是不可省略的。
“嘴唇補色”
遠距離觀察圖片的時候,根本不可能發(fā)現(xiàn)有這樣的問題。但當我沒放大看局部細節(jié)時,就能夠輕易看到模特嘴唇邊緣有唇彩的少量溢出,這也證明了我前面曾說到的:修完皮膚只是做了最基礎的操作。放大可以看到唇周被淡淡的粉紅色覆蓋。去除類似問題的方法是在新建立的空白圖層上面使用畫筆吸取周圍正常膚色,再把這些雜色覆蓋掉。這時,我們會覺得畫筆涂抹的效果并不理想。
不要著急,現(xiàn)在只需將剛才新建的圖層混合模式改為“顏色”就會有很好的效果,當然這里需要按照具體情況控制好圖層的不透明度。 評定一張修圖作品的好壞,不僅看整體過渡和色彩關系是否完美到位,還會放大局部看每個細節(jié)有沒有做足做好。一個細節(jié)都不在意的修圖師不會成為一個好的修圖師。
SECTION 5.4 “脖子以下提亮”
從整體上打量圖像,可以看到模特脖子及以下的皮膚亮度相比于面部明度偏低一些,為了讓面部和其他區(qū)域保持近似的明度,我使用曲線調整圖層并配合蒙版單獨對上述區(qū)域做出一定程度的提亮。
由于在總體關系上對圖像整體對比度的增加導致模特眼窩稍暗了些,在提亮曲線蒙版上同樣也做出了還原。
大家可以單獨觀察蒙版區(qū)域,那些白色的塊像是一個外星人吧,這些都是做出提亮的位置。
(單獨觀察蒙版的方法是按住Alt鍵同時單擊蒙版)
“面部校色”與“脖子下方提亮”
在不借助觀察層的情況下,用我們肉眼觀察也能發(fā)現(xiàn)面部與其余位置的顏色不太統(tǒng)一,面部的某些區(qū)域紅色多些,而脖子這塊的色彩和我們通常看起來舒服正常的膚色相近,做面部的校色交給“色相/飽和度”工具最方便。
校色的理念是經(jīng)過色域選擇,精確的選出偏紅較多的區(qū)域,然后移動色相滑塊至正常膚色出現(xiàn)時停止即可。
相關方法的具體介紹可以參考我訂閱號“大圣視覺PRO”《 如何在Photoshop中快速校正皮膚中多余的紅色》一文。
至于又增加一個提亮面部下方區(qū)域的圖層,只能說修圖是一個反復修補的過程,有稍微不理想的位置可以重復使用類似或相同的工具進行修復。
“蓋印”
蓋印可見圖層的快捷鍵,熟悉Ps操作的你們應該非常清楚。那就是CTRL+ALT+SHIFT+E。
做完前面“脖子下方提亮”和“面部校色”以后突然發(fā)現(xiàn)模特鎖骨的位置好像不太對稱嘛!
我們看到的右邊漂亮的鎖骨看起來很肉,骨骼的結構不夠突出,相比于左邊的鎖骨簡直是天上地下。
借用蓋印好的圖層,復制左邊舒服美觀的鎖骨凹陷,然后移向右邊。這也是移花接木的一種表現(xiàn)方式。
希望在看各位能夠多多利用這種思想,運用熟練了,可以解決很多棘手的問題。在寫文字教程的時候,突然發(fā)現(xiàn)手工加入的這個陰影還不是那么好看,感覺上陰影的尺寸有點偏小了。如果誰有興趣倒是可以把所有的問題都發(fā)現(xiàn)出來,幫我統(tǒng)計統(tǒng)計,然后再重新修一遍。
“皮膚色相漂移”
本張圖像的主體完全是模特本身。模特給人的感覺或者說留下的印象,很大部分都是通過皮膚的顏色、光澤度、緊致程度等幾個方面表現(xiàn)出來。
那么把握好膚色的這個度就很重要。
在圖片的修飾中,皮膚的主體顏色是橙色,大家這里可以參考CAMERA RAW中的HSL工具,試著找下影響皮膚最多的顏色。膚色構成中最多的是紅色和黃色,偏紅或者偏黃都會給人不健康的感覺。
本圖在做色相漂移的之前,還能夠隱約發(fā)現(xiàn)顴骨下緣的位置以及肩膀的邊緣等位置有輕微的不和諧的紅色。色相的移動,我這里給了+3°的數(shù)值,這個數(shù)值給的再大一點皮膚就會變綠,一個漂亮的美女就會變成綠皮膚的外星人了。如果滑塊向左移動,模特的皮膚就增加過多的洋紅色,給人的感覺完全是病態(tài)的。
精修結尾
細節(jié)的處理,不僅僅是更改一些細枝末節(jié)的局部,而是通過觀察整體后給出的調整意見。這個整體拆分成每個小區(qū)塊,每個區(qū)塊間又是緊密相連的,它們相互作用,相互襯托才構成了一張吸引人的、高級的、有味道的照片。
細節(jié)的處理與大關系的完成,標志著一張照片精修部分的結束。做到這個位置,可以選擇結束。
但是就于本圖的背景來說,有點太素雅了些,總覺得缺少點趣味性。提供一些創(chuàng)意的點子,應該會讓它增色不少。
這里可以選擇增加煙霧效果,像我之前調過的《Diana Retouching Series系列》那樣,不過就有點重復了;
也可以選擇直接更改背景的色彩加點紋理進去什么的,然后重新調整畫面的色彩,讓它產生復古的顏色,
也的確是一個很好的思路,下回有時間做一個這樣的效果吧;最后直接說現(xiàn)在調整的思路,加入中國畫元素,提升照片整體的氛圍感。
這里的操作可不是現(xiàn)在爛大街的轉中國風,我想把人物移動到一扇中國屏風的前面,然后改變整體的色溫。
加素材
中國畫的元素都是從網(wǎng)上下載下來的,大家練習的時候可以隨意往圖片里加。
增加照片的操作沒有什么難度,只需要強調一點的是不要破壞素材可以使用蒙版配合漸變工具顯示和隱藏。
現(xiàn)在圖片中的喜鵲藍色過于搶眼,我們使用“色相/飽和度”工具把他的飽和度、明度降一點下來。
這里只對素材做調整,要運用剪貼蒙版這個命令。
同理,我們加入第二張素材現(xiàn)在鳥的顏色更加鮮艷奪目,我們也是運用“色相/飽和度”工具降低它的飽和度、明度。
做到這個步驟的小伙伴是不是覺得單獨降低飽和度與明度之后,還是感覺怪怪的呢。能有這種體會說明你的色彩感知還不錯哦。
后加入的這個圖片沒有前一張圖的色溫高看起來有點冷。能夠判斷到此,只需要找出相關的工具或者命令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但是光憑借眼睛的觀察似乎沒有那么的科學有效,我們想盡量把背景的色彩做的統(tǒng)一一些。
這時,增加一個任意純色填充的圖層,更改模式為“明度”就可以看到背景色彩之間的差距,調整色彩的鴻溝,
利用“色彩平衡”對影調上的色彩更改很有效果。
大家看,我對第二張素材的中間調加紅色+23、加綠色+3、減藍色-16,得到了比較統(tǒng)一的背景顏色。
統(tǒng)一色調(1)
現(xiàn)在看下整體,雖然背景統(tǒng)一了但是我們的模特還與背景格格不入,像是漂浮在紙片上一樣。
給人這種感覺的原因是人物皮膚的顏色無論明度還是飽和度都偏高,沒有沉下去。
使用“色相/飽和度”對紅色和黃色分別做減值處理,可以看到這兩種顏色不再那么跳躍了。
不過,這里僅需要對人物的部分做出調整,需要創(chuàng)建一個選區(qū)單獨對人物做出調節(jié)。
就像大家現(xiàn)在能夠看到蒙版處理后出現(xiàn)一個人形的樣子。
另外說一句,這個選區(qū)沒有必要做的十分精細,主體人物的邊緣適當出現(xiàn)柔和的過渡會給人更自然更真實的體驗。
現(xiàn)在的畫面的整體色溫偏冷與模特裸露出的大面積皮膚相當?shù)牟缓椭C,為了讓這個感覺減輕一點。
我們通過增加一張古樸的黃色宣紙素材選擇增加畫面的溫度。同時讓背景的顏色再統(tǒng)一一次。
通過截圖,可以知道素材作用的范圍為全部的背景,外加低濃度的人物主體(蒙版上的小黑人不是那么黑,呈現(xiàn)了深灰色)。
如果感覺素材的作用不是很明顯,可以增加一條曲線適當調整素材的飽和度和明度,就像我給出的結果那樣。
統(tǒng)一色調(2)
為了讓大家能夠看到Camera RAW濾鏡的具體參數(shù),我把蓋印好的圖層做了轉智能對象的操作(是不是很貼心呀!)
轉成智能對象的好處很多,可以單獨做一期來講了。
僅看現(xiàn)在的“圖層10”就知道我這里對圖像所做出的液化與Camera RAW濾鏡都可以反復調節(jié),直到你滿意為止。
液化這里就不多講了,因為基礎操作的時候已經(jīng)做的很具體了,現(xiàn)在只是細微到看不出的調整。
在Camera RAW濾鏡中,目的還是增加畫面的色溫,提高整體顏色的飽和度以及做出暗角的效果來。
最后,增加圖片的銳度;久姘逯,對色溫和色調進行了調整,同時對“自然飽和度”增加。
“自然飽和度”相對智能,能夠選擇性的保護飽和度高的顏色,把較低飽和的增加飽和度。
細節(jié)面板中的調整每一張圖都是不一樣的參數(shù),大家需要憑借自己的感覺不斷的測試,像我之前給的參數(shù)只是一個參考,大家不要固定住思維走不出來。
在Camera RAW濾鏡中加個暗角還是很容易的,來到效果面板,向左移動“裁剪后暈影”的“數(shù)量”滑塊即可得到相應效果。
還差點什么?
在完成剛才的調整后,放大觀察細節(jié)的時候,人物右邊不規(guī)整的頭發(fā)吸引了我的視線,選擇之前移花接木的想法,把左邊很好看的頭發(fā)復制過來,幸好兩邊光影類似。不然還得手繪頭發(fā)了。
這里對復制出的頭發(fā)圖層蒙版編輯花費的時間較長,不過,最后得到了想要的效果。
如果還有其他我自己能發(fā)現(xiàn)的問題會在PSD中進行重新的修正,這里就不另行通知各位了。
最后的總結
高檔的修圖,給人一種自然流暢的感覺,你不很覺得它修圖,但是就是干凈而整潔,同學們可以學習一下。
學習 · 提示
相關教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