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插畫制作,用PS和AI結(jié)合繪制扁平化山林噪點插畫
操作步驟:
步驟01
在 Ai 中新建 800px*600px 的畫布,顏色模式為 RGB ,72ppi 。
步驟02
我們可以把畫面分成幾個部分:背景、前景的樹、近處的山、小溪、地面、地面上的花草樹木、遠處的山、太陽和云。接下來我們按照這個順序繪制。
繪制一個 800px*600px 大小的矩形,添加漸變。本教程使用的所有漸變都是線性漸變。畫面的場景是傍晚晚霞時分,所以天空的顏色偏暖色,因此這里我們選用從紫色到一道橘紅色晚霞,再到稍淡一些的顏色過渡。
將該形狀命名為【背景】,并上鎖。
步驟03
繪制前景的樹。
這部分包括:樹干、樹干的紋理、樹枝、樹枝的紋理、樹枝上的鳥兒,樹葉。樹干和所有樹枝的顏色均為#05061a。樹葉的顏色一共有 11 種,分別是:#05061a、#3c2d3a、#5e4650、#2d253d、#2b263d、#26223c、#060619、#211d36、#040515、#38314d、#060616。大家可以靈活分配樹葉的顏色。
繪制順序依次如下:
左上側(cè)的樹枝。
樹葉的畫法有兩種:
第1 種是直接用鋼筆勾勒樹葉的閉合輪廓,這個方法比較精確;
第 2 種是只用鋼筆畫一條直線,然后用寬度工具把直線中間加寬,不過這樣畫出來的樹葉一定是對稱的,如果想要不規(guī)則的樹葉,最好還是使用第 1 種方法。
本教程中所有的樹葉都是通過這兩種方法繪制的。
先使用鋼筆工具勾出路徑,然后用寬度工具適當加寬樹枝路徑的兩端。
這里葉脈的漸變效果設(shè)置如下:
左側(cè)第2根樹枝。
這里葉脈的漸變設(shè)置和第1步中是一樣的,橙紅色紋理的漸變設(shè)置如下:
右上側(cè)的樹枝。
鳥。
用鋼筆繪制鳥嘴和鳥的身體,也可以用曲率工具繪制。
曲率工具只能通過不同的錨點決定弧線的走向,優(yōu)點是可以保證隨便畫出來的線都是非常圓潤的,過渡都是非常自然的;缺點是這個路徑是不確定的,前面的路徑走向會被后面錨點的位置影響。我這里使用的是曲率工具。把鳥嘴放在鳥身體的下方。
樹干及其紋理。
樹干用鋼筆繪制。這步的樹干紋理的做法是,鋼筆畫一條傾斜的直線路徑,在描邊面板里設(shè)置成圓頭端點,描邊寬度4.6px,選中此路徑,使用自由變換工具將其縮放到合適大小,放在樹干的最左側(cè),再ctrl+c, ctrl+f原位復(fù)制若干個,縮放到合適大小,放在對應(yīng)的位置。
描邊漸變設(shè)置如下:
將畫好的樹干(含樹干紋理)、左上側(cè)樹枝、左側(cè)第2根樹枝、鳥、右上側(cè)樹枝組合,就完成了一整棵樹的繪制,效果如下:
步驟04
繪制山體,包括:左側(cè)的山、右側(cè)的兩座山和中間的小山,注意近大遠小和前后的遮擋關(guān)系。
畫面的主光源是太陽,所以要根據(jù)太陽的位置制作光影,靠近太陽被照到的地方是亮面,遠離太陽沒有被照到的地方是暗面;
山的凹凸不平也要考慮進來,凹進去的部分是背光面,也就是暗面,而凸出來的部分則是高光面。
光影要有多層,可以使用多個形狀,改變透明度或者混合模式來實現(xiàn)。使用鋼筆工具將山體的形狀繪制出來。大塊的光影也一并添加上去。
效果及繪制順序依次如下:
左側(cè)的山
右側(cè)的兩座山
中間的小山
把上面繪制的三部分(左側(cè)的山,右側(cè)的兩座山,中間的小山)組合在一起,注意形狀的前后遮擋關(guān)系,中間的小山是被左右的山遮擋的。
組合之后效果如下:
學(xué)習 · 提示
相關(guān)教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