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趨勢,探討信息可視化的流程和方法(上)(3)
很明顯,右圖看上去更直觀、更清晰。因為同樣的內容,右圖用了對稱的形式,理解起來省了一半力氣。所以我們在設計信息圖時,一定不要淺嘗輒止,要努力尋找最佳方式,讓信息更簡明易懂。
“正確”是信息圖最基本的要求。信息圖再好看、再易懂,但如果讀者對它的理解都不正確,那這個圖就沒有任何的價值。
舉個例子,下面這個圖描述了某產品中子模塊的關系?吹竭@個圖,我以為這些子模塊遵循從1到5的先后依賴關系,但實際上不是這樣的。這就說明圖形傳達信息的方式不正確。
下面要說的“一致”是比較容易被人忽略的,但它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點。當你的產品有多個頁面涉及信息可視化時,不考慮“一致”會讓閱讀者難以理解,產生混亂。
既然我們保證圖片表達的內容是真實的、正確的,那么就一定要考慮到事實的邏輯性。影視劇中大家總對“穿幫”鏡頭津津樂道,就是因為它不符合人們的真實認知,從而顯得很“假”。
為什么“穿幫”現(xiàn)象難以避免呢?
因為時間、天氣等原因沒有一次拍完整導演突然有了新想法,在原有基礎上補拍一些內容重新剪裁或重組內容看,是不是和設計過程非常的相似?
工作量太大,設計師一天完不成中間突然穿插了其它工作后面又有了新想法修改的內容過多,部分遺漏或忘記更新因此設計“穿幫”現(xiàn)象也是難以避免的。比如下圖,在其中一張圖中,“安全產品”是用的小鎖的圖標,而到了另一張圖中,“安全產品”變成了“安全中心”,圖形也變成了盾牌形。這樣就會讓用戶感到疑惑:這兩個是一回事嗎?
我們在設計過程中,有很大一部分精力放在了檢查和修改“穿幫”中,不要認為這是一件小事,細節(jié)決定成敗!高度一致性的圖形,既易懂,又提升品牌形象,更提升設計效率。符合邏輯的視覺語言設定,是信息可視化中必不可少卻又容易忽略的,應該引起設計師的關注。
在下篇文章中,我會舉一個完整的案例來講解做信息可視化的方法和過程。
學習 · 提示
相關教程